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二十八章 民族复兴:明朝努力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是内心深处至高的固有表达,而非我们可以称作“推论智慧”之物。“良知之在人心,”王阳明写道,“无间于圣愚,天下古今之所同也。”在缺少形而上学的绝对之时(朱子学拒绝承认这一点),人至少可以发现道德律的绝对,这种纯粹的内心之光,照亮了来到世界上的每一个人。“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孔夫子。”王阳明个性的魅力,及其品格的高贵,令他成为一位有同情心的人物;但他的工作,无论如何也只局限于伦理学,表现的是一种趋势,而非一套体系。朱熹教义依旧保持着其所有权威,以下事实就表明了这一点:王阳明不得不声称支持朱子学,以使他自己的教义能为人所接受。

    王阳明

    永乐皇帝在1424年去世,他是明代诸君最后一位伟大人物。他死之后,其子孙继续统治了两个多世纪,但没有成就一个非凡人物。如同汉唐末期一样(尽管比较而言要快得多),太监奸党再度取得了对一系列平庸皇帝的控制权,并以后者的名义发号施令。与此同时,在蒙古,卫特拉部(或称西蒙古人)在永乐帝的帮助下,已经取代了成吉思汗子孙在游牧部落中的霸权,成为一支令人生畏的力量。他们的可汗也先,要求娶一位汉人公主为妻,而当要求被拒绝时,就率领他的军队洗劫了山西与河北北部的边境地区。英宗皇帝在其宠幸的太监(此人指挥着各将军)陪同下,领兵亲征。缺少给养的中国军队前进到宣化附近,在北京与张家口之间的山区地带,被分割并全歼。十万具中国士兵的尸体倒在了关口中,(1499年)英宗皇帝则做了俘虏。卫特拉人的胜利超出了其最疯狂的想象,他们继续前进,在北京城墙之下扎营。但蒙古人并没有做好开展一场围城战的准备,因此几个月之后,他们的可汗也先决定释放英宗,1453年,也先与帝国讲和。

    一个世纪之后,一场新的恐慌到来了。这一次,危险并非来自西蒙古人,而是出于成吉思汗的后代。在15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中,成吉思汗宗族在蒙古进行了一场复辟。这一宗族的一个可汗阿勒坦(Altan),将自己在内蒙古的畜群赶到了山西北部放牧,1529到1570年间,他对山西和河北北部地区进行了几起掠夺。1550年,他一直进军到了北京城下,其军队纵火焚烧了首都郊区。最终,阿勒坦承认了明朝的宗主权,他的主要营地被赐名“归化”(“向文明转变”)。

    蒙古是中原的宿敌,但如今,沿海地区出现了新的对手,这些人的岛上之家非常遥远,使得他们无法征服————这就是厚颜无耻而又神出鬼没的日本人。一大群来自群岛上各个港湾的冒险家与海盗,开始侵扰浙江、福建及广东沿海多个港口。1555年,倭寇溯长江而上,一直到达南京,洗劫了他们经过的那些不设防的乡村与城镇。这些海盗仅仅是日本扩张的年轻血液,其全部力量,将会在朝鲜争端中体现出来。

    最终,冲突在明代第十三位皇帝万历帝在位期间(1573——1620年)爆发。当时,日本由著名的丰臣秀吉(1585——1598年)统治。他是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,制订了征服明帝国的贪婪计划。那些定期掠夺华中港口的海盗船,毫无疑问地向他诉说着大明政权的衰败。无论如何,五十年后的满洲人能够轻而易举地占领北京,证明了丰臣秀吉的想法可以实现。为了完成这一计划,他的军队需要占领穿越朝鲜的通道;但将日本视为天敌的朝鲜人拒绝让路。丰臣秀吉于是派出了一支二十万人的大军开赴朝鲜。1592年6月12日,他们到达朝鲜首都首尔,并一直打到平壤,向着满洲方向前进。日本总参谋部的计划,与1894年中日战争期间采取的方案几乎相同。他们打算抵达鸭绿江,穿越辽东半岛,并通过山海关的关口以袭击北京。不过,朝鲜人的抵抗,给了中国人集中优势兵力来介入的时间。日本人被迫撤出了首尔(1593年3月),并朝南部海岸撤退。1597年,丰臣秀吉派出另一支远征军来到朝鲜,但是这一次,日军甚至无法抵达首尔。他们再次被赶到了南部海岸,(1597——1598年)这场战争也退化成一起围攻战。1598年9月16日,丰臣秀吉的死,导致了日本军队的遣送回国,以及敌对状态的终结。在日本重开与中国的角逐,在朝鲜的尸体上进行下一争斗之前,还得再等三个世纪。

    在这场已经打赢的战争中,大明王朝必须得到的教训是,他们国家的海上孤立状态已经结束了。事实上,即使这种隔离首次因日本海盗袭击而受到威胁时,葡萄牙的航海家们也早已经在广东沿海现身了。

    1498年,葡萄牙探险家瓦斯克·达·伽马通过绕道非洲海岸航行,抵达了印度。从此之后,通向中国的海上航线已经向欧洲人打开。1511年,葡萄牙舰队司令阿尔伯克基(Albuquerque)占领了马六甲,在当时,它的商业及战略重要性,类似于今天的新加坡;1514年,第一支葡萄牙商业船队抵达中国港口。1549到1557年间的某个时候,葡萄牙人获得了当地官员的许可,在位于珠江口的澳门,建立了一个本质上属于商业性质的管理机构。1582年,因为这一特权,澳门葡萄牙当局向广州的长官缴纳五百两白银,作为贡赋。

    随着葡萄牙人的到来,在蒙古人垮台之后已经被禁止的基督教,再次进入了这个国家。这起新的传教工作是由耶稣会来进行的,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两个成员,利玛窦(马特奥·里奇,Matteo Ricci)和汤若望(亚当·沙尔,Adam Schall)。

    利玛窦与徐光启

    汤若望

    意大利耶稣会信徒利玛窦(1552——1610年)于1582年到达澳门,并在广东地区履行自己的使命长达十三年之久。为了得到中国人的认可,这些传教士被迫让自己与一些现存的社会类别等同起来。里奇使用了中国名字利玛窦。他起初采用了佛教僧人的袍服;随后,凭借非凡的洞察力,利玛窦抛弃了袈裟,换上了儒家文士的装束,因此,他就能设法将基督教与儒学的国家教义联系起来,这无疑极为聪明。耶稣会士的整个策略,就基于对中国人精神的巧妙理解。1595年,利玛窦已经设法获得了广东重要官员的好感,能够启程前往北方。他首先居住于南京,在那里,他成功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,并未受到干涉。1601年1月4日,他被允许前往北京,遂立即设法与宫廷建立联系。利玛窦送给皇帝一架大键琴,一幅世界地图及两座自鸣钟。他祈求万历帝,并说:“臣先在本国忝预科名,已叨禄位。天地图及度数,深测其秘,制器观象,考验日晷,并与中国古法吻合。”利玛窦得到了一份月薪,并获准居于皇城,当他受托向一位皇子传授科学课程时,利玛窦得到了极大的青睐。1610年5月11日,他在北京去世,享年五十八岁。此时,中国已经有了三百多家天主教堂。利玛窦的工作包括绘制一幅巨型的“世界地图”(“万国舆图”),以及将欧几里得(Euclid)之《几何原本》译成汉语。

    他的真正继承人是一位德意志的耶稣会士亚当·沙尔(1591——1666年),后者以“汤若望”一名为中国人所熟知。1620年,汤若望到达中国,起初在西安传教。作为一名数学家、天文学家和非凡的语言学家,他受朝廷委托改良历法。明朝的末代皇帝庄烈帝————其年号为崇祯(1628——1644年)————对汤若望表现出了一种特别的尊敬。因此在1636年,他授意后者在皇宫附近建立了一座火炮铸造厂。我们将会看到,在满洲人征服中原之后,从帝国的新主人处,汤若望得到的赏识一点也不少。

    耶稣会修士们的科学知识在明代宫廷中唤起的兴趣,显示了这个朝代的最后几位君主,已经模糊地意识到了国家近代化之必要性;但这一觉悟来得太迟了。在明代初期,就技术与机械技能而言,中国与西方或多或少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上;而到了朝代末期,1644年,欧洲已经拥有了近代科学与设备,然而,中国依旧停留在中世纪。

    明代的文学创作也支持了这一判断。最有活力的作品是小说与戏剧,明代被认为是小说的伟大时代。五部经典小说(其中四部创作于明代)之中,有一部以佛教僧人玄奘的旅程为主题。玄奘本人于公元629年出发,取道中亚前往天竺。不幸的是,如果一个人读过了这位著名朝圣者所写的有关此次行程的生动记录,他就很难在明代小说家据此杜撰的离奇故事中发现太多乐趣。取代那部中世纪文本精确而生动之描述的————戈壁的大沙暴,白雪覆盖的天山顶峰及帕米尔高原,印度的大棕榈树————只有荒诞不经的冒险、魔法和妖术,类似于读者能在西藏传说中发现的一样。其他一些明代小说,通常涉及的是多愁善感的儿女情事,以及浪漫空想的冒险经历。诚然,它们使读者兴致盎然地窥见了这一时代的习惯与风俗。

    明代绘画可以用一个单词来定义————学术。诸如《芥子园画谱》一类的绘画论文集,研究了宋代山水画的特征,并给出了一份逐条详细列出的清单。其结果经常是一幅受强迫及虚伪的样式,诸如在画山景时,很不自然地高悬半空的岩石。另一个后果是,绘画技法也如诗歌创作一样滥用典故。不过,我们不能夸大这些批评意见。明代绘画的不幸就在于,后人总要将它们与宋代那些有压倒性优势的作品相比较————后者是个有巨大创造力的时代。但是,明代的少女肖像及闺房场景也很有魅力,在花鸟画上也有非凡的精湛技巧;而在水墨画中,明代山水画家们依然能表现出可观的能力。明代的墓碑肖像————这一类型有着相当瞩目的复兴————因其冷静的现实主义,其表现的清晰,及其技艺的大胆与精确而不同凡响,偶尔有一些作品,非常接近于丢勒、荷尔拜因或克卢埃的绘画。

    明代最伟大的艺术是陶瓷。在这里,出于公平,我们再次必须避免与宋代相比较,而要从其单独的优点来判断明代物件。它们值得如此去评判,特别是因为,明朝诸帝也为这一艺术做出了许多。1369年,这个朝代的缔造者在江西景德镇重建了官窑,这一行业的大部分标准都在当地确立;高岭土,得名于在高岭附近发现的白瓷土。

    宋代瓷器,主要生产的是单色,是从一种色调向另一种的渐变。在明代瓷器中,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种单色的运用。有许多样式的青瓷,即使比宋瓷更少光泽,更加浑浊不清,却依然非常漂亮;它们被出口到了远至伊斯法罕、开罗及伊斯坦布尔等地。同样还有福建德化制造的白瓷————这通常采用了佛教雕像的形式————以及其他茄紫色及深蓝色的陶器。但最重要的,还是多色的使用,特别是在说明性的装饰中,明代陶工们取得了极大成功。景德镇使用的高岭土,其品质可以抵抗极高的温度,因此就能令最为多样的釉彩得以并存。在这些高温釉彩中,最为出色的是青花瓷,它的钴蓝色,根据固有的蓝色与“回青”的混合比例,而呈现出更深或更亮的色彩。青花瓷的样式,因为“三彩”(绿、黄及茄紫色)及“五彩”(同样的三彩,加上蓝与红)的出现而黯然失色。这种对“色彩之大胆并列,鲜艳的色调,及彩绘装饰”的偏好,是明代的特征。制陶业日益成为绘画的一个分支,瓷器与明代画家笔下的丝绸卷轴一争高下,后者习惯的主题是精致的女性形象、蝴蝶、鸟类和花木。

    在清代,这一风格达到了它的巅峰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