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十六章 史诗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场景,最怕的就是分岔。

    记得小时候念书那会儿,经常被人问及:你有没有做过这样的梦啊?比如说在一座大山里被老虎或者其他猛兽追赶,没法子,只好躲进到山洞里面,只不过老虎也一路往里追,这一追一赶,跑着跑着你就发现,山洞的里头出现了岔路,左、中、右三个小山洞,后头老虎可是还在追啊,那么,你该如何选择呢?

    那个时候不是小嘛,血气方刚,全班同学对这种问题的回答都是差不多的:

    “真的勇士,就不要选什么山洞,一头畜生而已,揍死丫挺的,还能将死老虎拖回家做成火锅!”

    不要等到自己走投无路置之死地的时候才想到要去拼,那个时候你身边根本就是一个人都没有,真想搞个壮烈让人欣赏、传颂一下,或者是让人给你搭把援手,那就趁早爆发吧。

    ——节选自《网易社区疯人院野外生存十八法》

    “诗寒呢,他已经去烟台了吗?”段天鸣擦着眼镜片,“我是想啊,要不然赶紧调宗教事务管理局的人来帮手吧,且不说那些糯米砂浆里混杂的人血,就说这六万多人份的尸油吧,如果不设法处理一下,我总担心会出什么事情,现如今毕竟很多的封印都已经解开了,这可是直接暴露在人世间了啊。”

    这个大家都懂,段天鸣的意思是——要不要超度一下。

    “老爸,你是不是脑子短路了。”段诗萌不悦地说,“这都两千多年了,死人都投胎成外星人,还超度个毛线啊……嗯?不对!”

    段诗萌突然跑到了那些检测仪器的旁边,仔细查看这些被探测机器人提取上来的样本。

    “怎么了,有什么不对劲的吗?”彭友良发觉段诗萌的表情有些古怪。

    “为什么会这样?”段诗萌双手抚在承载样本的盘子上,凝神感应,“我,我为什么会感知到精神波动?”

    这下子所有人的汗毛都竖起来了。

    是啊,段诗萌是传承了古代鲜卑族的乌桓术法,她的感应自然不会有错。

    可,卧槽,难道这古井里头还蹲守着什么活着的滔天大Boss?

    “诗萌,是不是这六万多古代阴魂还没有消散?”相子谦也紧张起来了,毕竟人类的魂灵,身子死了,却不去往生,徘徊在一口古井……不对,这井是唐朝以后,才随着东岳宫一起修建在地下空间的上层的,两千多年啊,这得是多么变态的存在。

    “我想直接对井里进行一次感应。”经过了上一次在成都惠陵的事件后,段诗萌现在已经是非常老练,而且说起来,徐步摇也不知道是用了什么法子,现在的段诗萌不但已经对倚天剑没有丝毫的过敏反应,还天天抱在手里玩呢。

    段诗萌来到井口边站稳,泛着古老金属光泽的倚天长剑双手持握。

    “步摇他是怎么做到的?”相子谦没想明白,“这东西不是她们家族的克星么?这会儿反倒成了施法利器?”

    “我也问过他,”彭友良解释道,“据他说自己研究了几个晚上,发现这把剑的工作原理还是震动。”

    “震动?”

    “是的,”彭友良不无钦佩地说,“诗萌家传的精神冲击术式,从本质上来讲,还是一种脑电波,或者说电磁振荡的传输,这个传输就会诱发传播介质的共振,不管空气也好,水也好,钢管竹条铝塑板子也罢,而三国时代,曹操的这把倚天剑,它的工作原理就是‘反震’。”

    “类似于佛道两家术法的‘反噬’?”相子谦若有所悟。

    “差不多吧,”彭友良点点头,“将粒子震荡的方向反射,徐步摇以傩音做测试,尝试修改这把剑的相关技术构造。在国家矿冶研究院和核工业203所的专家协助下,一个月前,改造工作大功告成,现在这把倚天剑,不但不会反震诗萌的精神冲击,反而还起到了‘放大倍数’的效果。”

    这就真是不得了。

    此刻,倚天剑的剑尖,就垂直插在了井壁的石料上。

    一股雄浑的精神冲击力透过剑尖,直接灌输了下去。

    十分钟之后,段诗萌擦了擦头上的汗,打开一瓶矿泉水喝。

    “丫头,怎么样?”段天鸣递过来一张纸巾。

    “很奇怪,这些石壁里面的菌丝,好像是活的。”段诗萌接过纸巾。

    “菌丝当然是活的。”彭友良不解,“不是一定要说真菌的寿命能够跨越千年活下来,关键是,这东西一代一代通过孢子繁殖下来,你现在看到的,保不齐是十分钟之前刚刚发育的众多小生命呢。”

    “不是‘众多’,而是‘一条’!”

    啥?

    彭友良脸都白了:“你,你该不会是想要告诉我,这井里有一头超级大香菇吧?”

    这两个人思维跳跃太快,我解释一下啊。

    一般来说,第三类生命体,也就是既非动物,又非植物的细菌、真菌和病毒,它们都是“聚集生态”。

    您可以理解为像蜜蜂、蚂蚁,他们都是好多好多聚集在一起生活的。

    可能这个比喻还不够精确,这些生命,更有点儿像海里的珊瑚,它们已经不是简单的“群居”,而是通过一些介质“长”在了一起。

    不说那些细微的病毒、细菌和单细胞真菌了,就说咱们在外头采蘑菇、摘木耳吧,你也很少能遇到那种“一只蘑菇”孤零零长在烂木头上的吧?

    就算是采灵芝,“大盘”菌伞下面,也都会共生几个“小盘”的。

    有些植物,像蒲公英、狗尾巴草,这些东西的种子都是密集排在花头上,看上去也是丛生,但是风一吹,还是会散开,哪怕落地的时候靠的再近,将来生根发芽,还是两根草。

    现在我们来看古井里面内壁的菌丝。

    当初像和面一样,将建筑碎料和真菌混合在一起,总不可能是“一只真菌”吧,你们自己家揉面、酿酒都不可能做到“扔一只酵母菌进去”吧。

    所以一开始,就是数量规模非常庞大的菌群。

    当然,从材料行业的观点看,这样做是为了得到更加靠谱的建筑材料罢了。

    可同时,因为要借助真菌的力量强化材料,这么多的真菌当然没有被“灭活”,反而还要刺激它们生存和繁衍。

    两千多年过去了,大家可想而知,现在这地下空间的石壁,包括外围的土层,被真菌侵染的部分是多少,真菌的种群数量,又已经达到了一个多么天文数字的级别。

    但是就在刚才,段诗萌通过精神探测给出的结果是:

    这个地下,只有一只活着的真菌。

    “每一块砖,所有的菌丝全部连接起来了,就像密布我们全身的神经线或毛细血管,它们只是生物体的组成部分,而不是一条条单个个体的存在。”

    段诗萌自己也是越说越心惊,地勘局的局长问:“那是不是,我们现在继续放探测机器人下去?”

    “我们恐怕要将指挥部前移了。”徐紫翎淡淡的说。

    经过现场研究,段天鸣、王球儿留在地面统筹指挥,其他人,还有地勘局的设备,全都开始向井下输送。

    在井底,也就是分岔口的地方,是一个相对比较开阔的空间,各单位工作人员,已经在布放各种管线,而且,因为井壁虽然和地下深层空间的石壁在材质上相同,但一来年代晚了许多,二来井壁并没有附着那么变态的“空间撕裂”术法,因此市政公司干脆破坏了古井,将通道口彻底打开、扩大,也方便了人员和设备的上下进出。

    一开始探测机器人传输上来的数据,尽管也有视频影像,但毕竟光线暗淡,视角也是受限的,所以当大家一窝蜂涌下去以后,这种实地感悟还真是不一样。

   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